時間:2023-03-27 16:47:59
序論:速發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ui設計論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0 引言
在斷路器可靠性試驗設備中,試驗電源的穩定、精確是保證測試可靠的基礎。否則,無論是在斷路器出廠試驗還是型式試驗,都會因為測試電源的波動使校驗后的產品存在著合格品被判為不合格,而不合格品被判為合格的可能,嚴重影響產品的質量。傳統恒流源制作是利用二極管、三極管、集成穩壓源的特性制作的參數穩流器、串聯反饋調整型穩流電源、開關穩流源等等,但往往存在著輸出電流范圍小、穩流精度不高、效率較低、可靠性較差、輸出紋波大等缺點。本文設計了一種基于AT89C51的恒流源控制系統,能實現快速、高精度、靈活、多功能的控制要求,在斷路器可靠性試驗中提供了穩定、精確的試驗電源。
1主電路的組成
主電路是由電壓電流調節電路,升流變壓器,電流檢測反饋電路,輸入控制和顯示等幾部分電路構成的檢測,以上各個模塊都是由AT89C51來控制的。其總體構架如圖1:
圖1系統結構框圖
1.1 電壓電流調節電路
電壓調節模塊主要由變壓器和DS1267數字電位器構成,單個DS1267可調精度最大可達16位,可知單次最小變化量為1/512,對于220V電壓來說基本可以認為是線性關系,符合恒流源的電壓調節精度。電流調節模塊主要由TDA2030芯片和大功率晶體管2SA1302、2SC3281組成的。其中2SA1302與2SC3281組成推挽功率放大結構,為了增加輸出電流,采用了兩路相同結構的并聯電路,其電路圖如下:
圖2推挽功率放大電路
圖2中,當輸入電壓信號時,由于IN4001兩個二極管的動態電阻很小,且R2的阻值較小,可以認為2SA1302管基極電位的變化與2SC3281管基極電位的變化近似相等,兩個基極的電位隨輸入電壓uin產生相同的變化。當處于輸入信號的正半周,且uin逐漸增大時,2SA1302管基極電流隨之增大,發射極電流也必然增大,負載電阻(即升流變壓器)RL上得到正方向的電流;當uin減小并減小到一定數值時2SC3281管截止。因此輸入信號的正半周主要是2SA1302管發射極驅動負載。同樣道理,負半周期主要是2SC3281管發射極驅動負載免費論文下載。
1.2升流變壓器
本試驗要求產生0~100A的大電流,考慮到本電流源用于斷路器在線檢測,斷路器觸點接觸電阻是15mΩ,這樣在負載上消耗的功率應該為:P =I2R=1002×0.015=150W。負載消耗功率150W,考慮變壓器效率及功率裕度,我們選用升流變壓器的額定容量為500VA。
鐵芯面積S與升流變壓器功率P滿足下面經驗公式:ln(S)=0.498×ln(P)+0.22。帶入功率P=500VA,可算出鐵心截面積S=53.144Cm2。根據計算結果檢測,取S=54Cm2選用硅鋼片中間舌尺寸a=60,疊厚尺寸b=90。
根據鐵心截面積S和鐵心的磁通密度B,初級線圈的每伏圈數N可由下式確定:
ln(N)=―0.494×ln(P)-0.317×ln(B)+6.439采用質量優良的硅鋼片,鐵心B值取11000高斯,計算得到每伏匝數N=0.831。初級電壓取220V,初級匝數N1=220×0.831=183。次級電壓取7V,次級匝數N2=7×0.831=6。
初、次級匝數以及次級最大電流100A,次級電流:I1=I2×N2/N1=3.4A。根據經驗,每安培電流分配0.3mm2導線截面積。這樣初級導線截面積為:1.02mm2,初級導線可選用15×32mm2扁銅線。次級導線截面積為:30mm2,次級導線可選用60×22mm2扁銅板。
1.3電流檢測反饋電路控制顯示模塊
電流檢測反饋模塊由電流互感器、精密絕對值電路、有源低通濾波器以及A/D轉換芯片構成。根據輸出電流,我們選擇DHKYZ-500型號電流互感器作為電流采樣傳感器,該傳感器滿量程電流為500A,滿量程次極輸出電流為100mA,為了滿足A/D轉換器輸入量程(0~5V)的要求。A/D轉換需要直流信號,因此需對交流信號進行調理,本設計所用的精密整流電路如圖3所示,該電路主要由兩個雙運算放大器TL062和相關元器件組成。電路的輸入電壓Ui為電流互感器感應輸出的電流。
圖3精密整流電路
如圖3,當ui>0時,Dl導通,D2反向阻斷,可以算出u11=-ui/2,u12=-u11=ui/2>0;當ui<0時,Dl反向阻斷檢測,D2導通,對于第一個運算放大器TL062,可得u11=-ui/3。從而可以算得u12=-ui/2>0。即可得,u21=-2u12,最后可得uo=-u21=2 u12,所以輸出全波整流波形。
由于精密整流電路輸出的信號是脈動直流信號,不能直接作為AD采樣的輸入信號,因此還必須先經過低通濾波器,濾除交流分量,取出直流分量,再給A/D轉換器輸入。
1.4控制顯示模塊
目前工業控制中的LED顯示驅動電路普遍采用一種定時或中斷控制方式,這種方式要占據CPU一部分時間,而且動態顯示往往具有亮度不夠,閃爍等特點,而靜態顯示又有硬件電路復雜等缺陷。本系統的鍵盤顯示采用OD-DM12864液晶顯示,其可直接與微機串行口相連,完全解決了LED顯示的諸多不足免費論文下載。用戶只需對位和控制寄存器編程,就可選擇譯碼方式、顯示亮度、關閉等功能。
2控制算法及程序設計思路
2.1 控制算法選擇
恒流源元件檢測過程是一個多參數相互耦合的時變非線性系統,影響電流檢測的精度因素很多,并有很大的隨機性、很難用精確的數學模型來描述,即使通過一些手段簡化系統后建立了對象的簡單數學模型,控制效果也不是很好。另外,由于電流隨元件參數的變化而變化,要求控制算法的實時性高檢測,控制過程較為復雜。因此,權衡各種控制方法的優缺點,我們采用PID實現實時控制。
2.2 程序設計思路
根據系統需要在此采用了模塊化程序設計方法,按照硬件功能模塊將程序分解成模塊,然后定義各個模塊的功能和對接口定義。主程序程序流程圖如圖4所示
圖4主程序程序流程圖
3 實驗調試
本實驗輸入交流220V,輸出端為直流15V左右的直流電壓。實驗記錄了以下電流測試值,如表1。
表1恒流源電流測試值(單位:A)
電流設置
電流互感器
鉗表測量
誤差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
20.2
30.1
40.3
50.3
60.0
70.2
80.4
90.3
10.2
20.1
30.7
40.2
50.8
60.2
70.4
80.6
90.4
0.0/10.0=0%
0.2/20.0=1%
0.1/30.0=0.33%
0.3/40.0=0.75%
0.3/50.0=0.6%
0.0/60.0=0%
基于Unity制作的《綠野仙蹤》冒險類游戲,游戲的視覺方面采用3D的游戲視角,劇情是在奧芝國的基礎上新改編的童話故事劇情,畫風為獨特的低多邊形畫風,配合上輕松的游戲玩法,力求制作出一款精美的獨立小游戲。其主要的制作內容為以下幾點:
1.參考原著《綠野仙蹤》,以其中的人物為原型,重新設計一個主角桃樂絲在奧茲國歷險的新故事劇情,劇情內容是通過擊敗游戲內的女巫解除翡翠城周圍的封印,分別解救稻草人、鐵皮人、獅子三個伙伴,最后在翡翠城通過大魔法師的幫助實現了桃樂絲眾人的愿望。
2.游戲的角色場景設計是依據童話原著里描述的人物、地形、地貌等特征,使用Maya、Cinema 4D等建模軟件制作,游戲的場景和角色均采用獨特的Low Poly藝術風格。
3.游戲的玩法是通過自己設計的NPC對話展開游戲劇情,使用虛擬按鈕控制主角在游戲中移動,主角在游戲內可以觸碰部分環境生物,完成相應的目標并拯救游戲中的三個伙伴,幫助他們實現愿望。
4.游戲的功能方面是使用Unity編寫C#腳本,完成游戲角色行走、碰撞檢測、場景交互等內容。
5.游戲的UI是力求美觀簡潔,風格蘊含童話氣息。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分析同類型的游戲,整理出游戲制作的大致方案和步驟。
2.分析研究文獻《綠野仙蹤》童話故事,并依據文獻部分內容改編成游戲的故事情節。
3.分析文獻內的插圖繪本,通過想象確立一個游戲中場景模型的大致方案,使用 Maya、Cinema 4D等三維軟件,通過軟件內的減面、置換等技術進行游戲場景、模型的制作,將所有模型資源導入Unity,利用Unity完成場景搭建。
4.參考和篩選UI制作相關資料,在Unity中完善游戲界面。
5.利用Unity編寫人物角色控制、碰撞檢測、場景對話等腳本,使角色在游戲場景中達成相應的目標,完成游戲劇情內容。
6.游戲制作完成后,利用Unity運行并多次測試,修復出現的BUG,使游戲可以做到盡善盡美。
三、研究思路:
首先通過觀察對比同類型的游戲,總結這些游戲的優點,整理出游戲設計的整體流程和設計方向。通過查閱文獻《綠野仙蹤》,將其中的部分故事劇情改編成本游戲的劇情,并依據文獻提供的文字描述、插圖等內容,設計出大概的場景和角色形象,將完成的資源導入Unity進行場景搭建、角色動作調試,然后通過編寫C#腳本實現游戲功能,最后通過不斷調試修復BUG,完成游戲制作。
主要創新點:
1.基于《綠野仙蹤》原著故事,改編成一個適合開發成游戲的新故事劇情,讓玩家在游玩時可以一邊回味童話故事情節,一邊又可以體驗輕松新奇的游戲內容。
2.作品使用了Low Poly低多邊形藝術風格,設計上更加富有童話氣息,增加游戲的美術吸引力,增強玩家的游戲體驗。
3.游戲在玩法中加入了場景交互功能,可以與場景中的NPC、物體、樹木等進行交互,豐富游戲內容,增強游戲的趣味性。
總體安排和計劃進度(包括階段性工作內容及完成時間):
一、總體安排
1.完成角色和場景的設計,并導入Unity完成場景搭建。
2.完成游戲UI的制作,實現游戲的基本功能并編寫C#腳本。
3.在Unity中運行并測試游戲,完善游戲內容并修復BUG。
4.完成畢業設計論文。
二、計劃進度
2018年11月1日至11月21日:完成畢業設計選題;
2018年11月22日至12月12日:查閱搜集分析材料并完成畢業設計開題報告;
2018年12月13日至2019年3月15日:完成畢業設計以及畢業論文初稿;
2019年3月16日至4月11日:完善畢業設計,完成論文修改稿,形成定稿;
2019年4月12日至4月19日:提交畢業設計論文等資料,論文評閱與修改;
2019年4月20日至4月26日:答辯。
準備情況(查閱文獻資料及調研情況、實驗儀器設備準備情況等):
[1]時代印象.新編中文版Maya入門與提高[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7.
[2]姜洪俠,張楠楠.Photoshop CC圖形圖像處理標準教程:微課版[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3.
[3]完美動力.Maya動畫[M].海洋出版社.2012.7.
[4]劉國柱.Unity3D/2D游戲開發從0到1(第二版)[M].電子工業出版.2017.
[5]陳嘉棟.Unity3D腳本編程:使用C#語言開發跨平臺游戲[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9.
[6](美)萊曼·弗蘭克·鮑姆.綠野仙蹤(插圖本)[M].譯林出版社.2012.5.
[7](英)3DTotal.com公司.想象的魔力—全球先鋒概念設計師的手繪圖集[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1.
[8](美)Tina O’Hailey.Maya動畫角色綁定技術解析[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4.
引語:隨著移動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與屏幕之間的接觸變得越來越頻繁與親密。而正是這一嶄新的領域為UI設計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而這對于從事UI設計的設計師們將出現怎樣的全新挑戰?本文將結合自己首次參與設計開發的移動應用產品iDJ.fm(個人微電臺應用),主要從視覺設計角度對移動應用領域的UI設計進行一番梳理與思考。
關鍵詞:移動應用,UI設計,用戶界面設計,擬物化與扁平化
正文:
近幾年隨著數字技術與網絡的飛速發展,身邊的朋友都幾乎人手擁有一到兩臺智能手機。他們每天睜開眼的第一件事,或許是點擊屏幕刷新微信朋友圈的最新狀態;上班在公交車上必做的一件事,或許是滑動屏幕刷新微博的最新資訊。而在這些日漸熟悉并依賴的屏幕觸碰行為當中,大家是否有想過微博的刷新按鈕為什么會在右上角?微信的按住說話按鈕為什么要設置在屏幕下面?是否有想過為什么iphone下面只有一個home鍵而三星手機有三個?而這些問題都是在我還沒接觸iDJ這個項目之前不曾主動去思考過的。
什么是移動應用UI設計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么是UI,UI即User Interface(用戶界面)的簡稱。UI設計則是指對軟件的人機交互、操作邏輯、界面美觀的整體設計。在當下的數字娛樂生活中,到處都能找到UI設計的身影,如卡拉OK廳的點歌屏幕、地鐵線路查詢控制屏、商場電子導覽屏、智能手機觸控屏、平板電腦觸控屏等等。而移動應用UI設計則是以移動設備如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媒介作為載體的設計。而一個好的移動應用UI設計不僅是讓界面視覺元素變得有個性有品味,還要讓界面的操作變得簡單、方便、自由、舒適,需要充分體現移動產品的定位和特點。本文所思考的移動應用UI設計則需要設計師更多的考慮到人的手勢操作及行為習慣。
2,UI 設計并不是指圖標的繪制
其實說到UI設計,就連我自己在剛開始執行項目之前也會把UI理解為畫ICON(圖標),自己之前合作過的很多朋友,像一些做程序開發的朋友,聯系合作做一些界面時或者說畫一個好看的界面或者說美化一下界面,都只是想著如何運用PS的各種特效漸變投影高光,對UI的理解甚為膚淺。經過了iDJ項目的設計,我理解到真正的UI更多是與交互設計互相依存的,必須對人的行為有所熟悉和研究。如圖表2最終版設計與圖表3第一版設計的對比變化中,我們可以看出,除了整體色彩風格的變化之外,按鈕的設置位置是經過了精心的調整設計的。考慮到該產品的核心特色,主要是要讓用戶能夠輕松自如的錄制一段具有個人特色的能夠表達個人情感的聲音,來介紹分享自己喜歡的一首音樂。本人把錄音按鈕設置在界面中最為顯眼并最能讓用戶第一時間單手點擊的位置,而其他的附屬功能如拍照及文字介紹按鈕則設置在制作界面的次要位置。同時,把選歌、拍照、添加介紹、錄音整個節目制作的流程用一條時間線的方式串聯起來。以方便用戶知道整一個微電臺節目制作的流程。在這些流程中錄音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初稿的設計中并未能夠讓用戶在第一時間感知節目制作的主次。而在色彩選擇上,從初稿到正式版的設計,確實經歷了一段爭論與掙扎。
真正完美的移動UI設計必須對交互設計的理解很到位。做的東西也許看上去不是很絢,但是用起來要感覺非常順手。因為,在蘋果APPSTORE和安卓的google play以及各種應用下載平臺上每天都有千千萬萬的產品上線,用戶花時間點擊下載了你的應用,打開體驗的時候,不知道要如何操作,或者說尋找一個搜索按鈕需要費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找到,這樣的應用在用戶的指尖停留的時間絕對不會超過一天,或者說對于很多浮躁的人們來說就不會有再次打開的沖動甚至被直接刪除了。那么,我們花費心思設計的再美麗炫目的界面,也將被永遠打入冷宮。所以,真正的移動UI設計必須緊密結合交互方面的更為廣泛的知識,不能僅僅單純的針對個人的喜好去進行圖形構圖和色彩選用,更多的是要結合人類行為心理學、社會學方面的知識。其實本人做UI設計也是經過了這么一個過程,一開始在設計初稿的時候就有一個信念,做出來的圖不嚇人一跳就不滿足,酷、炫、美是終極追求??墒墙涍^了大半年的不斷修改討論再設計,我知道UI設計所包括的東西還有很多。
3,界面設計中需要注意的小細節
常說“細節決定成敗”,有些界面會讓人覺得不精致,缺細節,而自己做的第一個應用界面設計初期也曾經被人這樣批評過。界面設計的細節到底包括哪些呢?如何去深入呢?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及反思,本人也總結了一下幾個小點:
(1)對齊界面元素 我見過很多朋友做對齊是靠半瞇眼睛的。確實在布局的時候經常需要做到視覺上的對齊,而不是機械的對齊,但這并非界面元素可以隨意擺放的借口,該對齊的內容還是需要對齊,其實只要顯示參考線就完全可以把界面元素進行合理的對齊。
(2)精確每一個像素 雖然現在的分辨率越來越高,但是很多圖標、按鈕的邊緣還是最好都檢查一遍,保證垂直和水平邊緣不會被虛化;這一點上,自己在做某一個版本的修改的時候就沒有注意,導致添加節目制作按鈕邊緣顯示效果不理想。
(3)讓界面光源方向保持一致 一致性是大課題,需要用一整篇論文來論述。而細節方面的一致性應該包括界面元素、文字陰影、圖標等的光源。假設深色的標題文字用了向下的淡色投影表現內凹效果,那正文就應該避免用深色的文字向上投深色的陰影。而按鈕的設置亦然。
(4)保持圖標面積的一致性 這也是一個難以避免的問題,而且有很多時候是主觀感受作祟,最好的方法是設計的時候放到實際屏幕上以較遠的距離查看,是不是有哪些會特別輕或特別重,然后再去調整尺寸。而且,還要特別注意在反復修改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位置誤差。
(5)文案 雖然這不是直接的界面設計元素,但是嚴謹、完整的文案也是給所有設計加分的。常見的問題有中文錯別字、英文該大寫的沒大寫、拼寫錯誤等等。
(6)不要在ios的應用中直接使用 Windows 自帶宋體 / 黑體里的英文!這個,我在一開始設計的時候并沒有重視,等收到程序開發人員發來的產品測試包后,看著別扭的界面,我才猛然發覺,我做的是蘋果的應用!所以,在設計初始清楚了解自己的客戶以及產品依托的平臺以及競爭對手的信息都是很重要的。
中圖分類號:TN9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3)07-0142-01
1 引言
SIP是一種應用層協議,可以用UDP或TCP作為其傳輸協議。與H.323不同的是:SIP是一種基于文本的協議,用SIP規則資源定位語言描述,這樣易于實現和調試,更重要的是靈活性和擴展性好。由于SIP僅作于初始化呼叫,而不是傳輸媒體數據,因而造成的附加傳輸代價也不大。SIP的URL甚至可以嵌入到web頁或其他超文本鏈路中,用戶只需要用鼠標一點即可發送出一個呼叫。與H.323相比,SIP還有建立呼叫快,支持傳送電話號碼的特點。本文基于SIP,面向醫療語音應用環境,設計實現了一套VOIP應用系統。
2 SIP協議簡述
基于SIP的網絡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用戶客戶(User Agent Client)、用戶服務器(User Agent Server)、服務器(Proxy Server)、重定向服務器(Redirect Server)、注冊服務器(Register Server)、定位服務器(Location Server)等,其網絡構架如圖所示。
3 系統總體設計
醫院SIP系統主要針對用戶進行設計,可以劃分為以下三個模塊:(1)主控模塊。主控模塊是本終端的核心模塊,也是本終端設計中唯一能同SIP協議棧進行交互的模塊。主控模塊便是由一個主線程和SIP協議棧所提供的各種API組成,通過和協議棧進行交互,負責處理幾乎全部的事務。該模塊使得SIP協議棧的操作和其他模塊很好地隔離開來,極大地降低了各模塊之間的耦合度。(2)主UI模塊。主UI模塊是本設計的主界面,負責初始化用戶界面并報告和顯示當前用戶狀態。該模塊初始化主線程和查詢線程,并隨時按要求傳送和接收各種狀態參數,將用戶當前的狀態展示在主界面上,呈現給用戶。(3)注冊模塊。注冊模塊由兩個小模塊組成:注冊UI模塊和查詢模塊。其中注冊UI模塊由注冊界面組成,負責獲取用戶填入的信息,并將這些信息發送給主UI模塊;查詢模塊由一個查詢線程組成,其實現的功能為每隔一秒鐘向主控模塊發起一次詢問,使得主控模塊可以了解當前用戶所處的狀態,并根據相應狀態機判斷應該執行的下一步操作,最終將當前狀態反饋到主UI模塊,呈現給用戶。
4 系統運行描述
系統客戶端運行過程中,首先遵循以下工作步驟:首先終端啟動并進行初始化操作,初始化操作完成后根據是否登錄成功進行判斷;登錄成功則可以選擇是否進行通話,若登錄不成功則保持在初始化狀態,不能進行通話,等待用戶注冊;若登錄成功則可選擇是否進行通話,若要通話則創建對等實體的語音傳輸,通話結束后可選擇退出,所有線程結束。對于主控模塊來說,其利用有限狀態機(FSM)進行運作,其狀態轉換圖如圖2-3所示。
通話功能的實現:通話功能只有在用戶登陸成功后才能進行,在未登陸狀態時,發起的通話狀態會被主線程根據狀態機進行判斷并屏蔽掉。點擊“通話”按鈕,主界面將界面上的電話號碼作為參數,向PJLOOP主線程發起msg_call消息,主線程根據on_call_state的消息綁定調用PJSIP協議棧的通話發起函數,此時PJSIP內置的通話線程開始運作,當收到消息后,協議棧會根據自身的狀態機判斷并返回給主界面對應的狀態參數,由主界面進行處理并顯示在主界面的左下角,呈現給用戶。通話過程消息調用流程如圖4所示。
參考文獻
網站界面設計,英文的全稱是Web User Interface Design,又叫UI設計。包括三個方面:可用性,交互設計和視覺設計。通常研究的是讓網站的界面具有更多的可用性,更良好的用戶體驗,以及更美觀的視覺設計,概言之就是“人性化設計”。[1]在全球人口逐漸老齡化的今天,應該把更多的“人性化設計”真正應用在老年人這一弱群體上。本文旨在從老年用戶的生理和心理各要素出發進行綜合考慮,探析以老年用戶為中心的網站界面(UI)設計要點。
1 老年用戶研究
設計優秀老年用戶網站界面的先決條件是與老年用戶進行有效的交流,充分理解老年用戶的需求,重視老年用戶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1.1 老年網民用戶人數眾多
據調查顯示,近些年來,我國老年網民的比例一直在攀升,增長率已經超過了網民總體的增長速度,對于互聯網的應用日益廣泛。根據相關統計報告顯示,2008年年底,51~60歲的網民從1999年的10.6萬人增長到1251.6萬人,60歲以上的由3.5萬增長到447萬人。雖然我國老年網民絕對數量不多,10%不到,處于上網人群的弱勢群體,但卻是以令人矚目的速度增長著。
1.2 老年人對互聯網的多樣化需求
老年人由于心理上和生理上的變化,與兒童、少年、青年人和中年人人群有著不同的特殊需求。根據The Usbased Spry基金會報告顯示,老年人的需求主要表現在四個主題:財產安全、身體健康、精神愉悅和良好的社會氛圍以及參加智力活動。[2]具體表現在:獲取相關信息,一些老年人希望上網瀏覽和查詢最新的外界信息保持“耳聰目明”的狀態,有些則是投身老年論壇,希望利用網絡查詢、瀏覽養生保健和常見疾病等信息溝通交流,有些希望通過網絡和子女視頻聊天、互發郵件;財務管理,還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希望能夠使用網絡來購物、買賣股票以及付賬等??傊夏耆藢ヂ摼W的多樣化需求一點都不亞于其他人群。
1.3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
從50歲到60歲這個階段,明顯地會出現一些衰老的跡象,主要表現在容易健忘,愛發脾氣,認知過程缺乏適應能力;視覺模糊,色彩辨別力降低,視野范圍和判斷距離的能力通常大大不如過去;動作緩慢,手眼配合欠佳,聽覺便開始逐漸減退。[3]總之,因此,隨著年齡增長,工作效率逐漸下降。具體表現如下:
(1)近距離視力退化更大。比如在35厘米左右的讀書距離內,視力減退的驚人,并伴有老眼昏花。據統計,70歲健康老人的視力超過0.6的只有51.4%。
(2)聽力顯著下降。特別是對較復雜和速度快的語言的理解,男性比女性減退的更明顯。老年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聽力在下降,而是認為別人說話不清楚。
(3)記憶的減退,但也有自己的特點,比如老年人對往事的記憶清晰,而對新近發生過的事物或者新近學習過的內容遺忘較快;對需要將記憶材料進行組織加工使之進入長時儲存方面的記憶力較差;老年人的意義識記減退較少,機械識記減退較多。例如,老年人對人民、地名、數字等東西的記憶效果就不好;
(4)思維能力弱化。在調查里,許多老年人常常抱怨自己已經不能像早先那樣很好的思考問題了,這反映人的思維能力到老年時出現逐漸衰老的趨勢。
2 以老年用戶為中心的網站界面設計要點
在對老年用戶做了研究之后,筆者認為適宜老年人的網站界面設計的總體原則是以人性化為本,同時注意網站的易用性,規范性,美觀性,具體如下五點:
2.1 將操作任務化繁為簡
在越來越強調人機交互的今天,對于老年用戶來說,最好的人機交互就是簡化操作任務,減少不必要的任務,[4]盡量讓老年用戶在網站上面的操作變得簡單,同時又不宜出錯。比如強調基本功能,盡量減少和弱化附加功能。如Gmail的登陸界面,簡化到“登錄信息+登錄設置”即可,無須要其他的附加信息。
2.2 合理的信息顯示
互聯網的根本目的是提供信息,合理的信息顯示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劃分信息功能區和減少視覺密度。[5]
(1)劃分信息功能區。當頁面的信息較多時,為了避免視覺混亂,應該劃分信息功能區。最重要的信息放在頁面的視覺中心;同一類的信息放在一起,并與其他類信息間隔一定的空間;同一類的信息用同一種顏色或同一色系的顏色來表示;不同信息區又可以用不同背景色來區分。
(2)減少視覺密度。網站界面需表達的信息很多時,易造成界面看起來非常擁擠,信息擠在一團,對于老年人來說很難一眼就能獲得所需的信息。因此,必須減少視覺的密度,比如:考慮適當的留白,適當的留白將使整個界面看起來清楚而美觀;降低品牌識別logo、名稱的大小,無需為了彰顯品牌形象而刻意放大;使用簡單的圖形,盡量平面化,不要使用過度復雜的圖像;使用空白空間,而非線條去區分文字內容;使用簡潔的語句表達信息,避免內容過多等等。
如upcoming的首頁設計,依據信息的不同類別劃分板塊,并按重要性擺放在相關位置。焦點活動咨訊配圖放在視覺中心點,緊接著下面是活動信息介紹,左邊的活動類型板塊,右邊是活動的輔助信息。信息安排布局井然有序,是劃分信息功能區和減少視覺密度的最佳例子之一。
2.3 合理的文字規劃
文字對于網站界面的作用不言而喻,對于老年用戶來講,網頁文字的漂亮是建立在易讀易辨的基礎上的,合理的文字規劃,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6]
(1)文字內容盡量簡潔,配上有意義的圖標或者圖片,同時應該避免使用專業術語。字體的選擇也要易于老年用戶辨認,網頁默認的字體是宋體??梢愿鶕枰x擇一些特別字體。例如,為了體現專業可以使用粗仿宋體,體現設計精美可以用廣告體,體現親切隨意可以用手寫體等等,但前提是一定要易于老年人辨認。
(2)井然有序的排版。有時候別出心裁的界面設計或許會帶給使用者眼睛一亮、賞心悅目的視覺感,但無論何,井然有序的文字區規劃,才易達成最有效、最舒適的效果。如有較多的說明文字,要讓說明具有順暢地閱讀連貫性。舉個例來說,一個向中對齊與一個向左對齊的文字區塊,明顯地,向左對齊的區塊讀起來順暢多了,因為使用者在讀完一行字后,自然而然往左下方繼續讀下去,不需要重新找尋開頭,相較之下,向中對齊的區塊看起來混亂多了。因此,有規矩地文字區規劃將可大幅度提升用戶界面的品質。
2.4 合理的色彩規劃
網站界面的色彩對于老年人來說同樣重要。老年人的視覺衰退很明顯,一個好的色彩規劃可以提高界面的視認性,從而提高操作的準確性和效率;可以減輕視覺上的疲勞。另外,通過色彩規劃來增強界面的美感和親和力。[7]
具體來講,老年用戶界面中,最好不要超過3到5種顏色。大區域最好使用淺色調,如白色、淺灰等。對于老年人而言,配色要采用視認性高的色彩,要加大色彩的對比度,背景與主體對比度要大,背景色不宜采用有金屬反光的顏色,如銀色和金色。對于重要的按鈕或信息要用誘目性高的色彩來表達,但顏色不宜過多,且區域不可以太大,否則看起來過度混亂,缺少美感,也容易造成視覺上的疲勞。
2.5 細節為王
對于老年用戶來說,細節同樣重要,比如盡量使用有意義的圖標,盡量不要使用生澀難懂的專業術語,注意提供精確的導航提示,提供聲音控制,盡量減少噪音干擾,克制使用新技術的欲望等等。
3 結束語
關注老年人網站界面設計,是以人為本的需要,也是國內所有優秀設計師的責任。限于篇幅有限,對于老年人使用的網站界面設計,筆者也只能泛泛而談,有所不足和欠缺,還望讀者指正。同時,撰寫本文,以期拋磚引玉,引起大家對老年人更多的關愛和設計出更多更好適宜老年人使用的產品。
參考文獻:
[1] 劉春花.基于用戶體驗的界面設計UI研究[C].天津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12).
[2] 楊足.老年人使用的家電的人機界面設計研究[C].江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06).
[3] 廖曄.網頁界面設計及其學科相關性研究[C].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04).
[4] 趙侃用戶體驗設計――網頁界面設計的重中之重[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09).
[5] 何榮.淺析網站界面設計[J].科技信息,2008(26).
0.引言
教育碩士是具有特定教育職業背景的專業性學位,主要培養面向基礎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的高層次人才。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的質量評價不僅反映了學位申請者本人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也是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集中體現。學位論文標準論文質量的評定是個復雜性的評價與決策問題。模糊綜合評判是一種基于模糊數學的綜合評判方法。該方法不同于經典的綜合評判;而是模糊技術同經典的綜合評判理論相結合。使用模糊數學的隸屬度理論把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評價,即用模糊數學對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事物或對象做出一個總體的評價。本文采用模糊評判方法進行評價。首先采用文獻調研法確定評價的指標體系,其次通過模糊數學的方法建立評判模型,然后設計開發設計網上論文評價系統,來解決論文評價問題。
1.建立評價體系
1.1確定指標體系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不是學術型學位,也不同于其他專業學位,它是專門為從事基礎教育職業的人設置的一種專業性學位,其授予對象主要是在基礎教育戰線工作的教師和管理人員,因而,在評價標準上,區別于學術性碩士,通過使用文獻調研法,查閱大量教育碩士及相關專業的專業碩士的培養文件、論文評價標準和學科論文評價指標體系等方面內容,并綜合天津師范大學教育碩士導師和學生的意見,初擬指標項:一級指標4項,二級指標10項(見表1)。
表1天津師范大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評價標準
1.2模糊綜合評判方法
在實際工作中,對一個事物的評價常常涉及多個因素或多個指標,這時要求根據多個因素對事物做出綜合評價。模糊綜合評判是對受多種因素影響的事物做出全面評價的一種有效的多因素、多指標的決策方法。它根據模糊數學的隸屬度理論把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評價,是模糊數學中應用的比較廣泛的一種方法,能較好地解決模糊的、非確定性、模糊性問題的解決。具體原理如下:
(1)確定與評估有關的各參數集:評價因素集U=
,...,r 表示因素ui的評判結果,rij=1 。結合表1,可得U={論文選題,知識能力,論文水平,答辯表現},V={好,較好,一般,較差,差}。
(2)因素集中諸因素對事物的影響各有不同,所以需對每個因素設置相應的權重,表示成U上的模糊集A=(a.a,...a) ,其中a=μ (u)表示因素 u對評判對象的重要程度。一級權重A=(0.2,0.3,0.3,0.2)。
(3)評判結果為:=。=(b,b,...b),其中b=μ(v)表示評語uj 在評判結果中占的權重。
(4)歸一化 ,使bj=1 。
最終結果的處理根據上述算法,可按照最大隸屬度原則,取中最大隸屬度對應的評價結果作為最終評價結果也可以根據評價集中各一級影響因素的標準值及其權重,計算其加權平均值。
2.教育碩士學位上評價系統的設計
2.1設計思想
本系統的總體目標是運用模糊綜合評判理論,構建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的動態評價體系,提高論文評價決策的科學化、智能化水平。設立通用的數據處理功能,并允許用戶根據需要對評價指標體系作及時調整,實現層次變化、評價指標重定義、權重重新分配等功能。針對用戶使用的特點及分布情況,在網絡結構和應用軟件功能設計過程中,計算機處理透明化,處理過程自動化,具有較強的通用性。
2.2系統結構
教育碩士學位上評價系統采用層次結構,包含系統管理、指標管理、網上評價、評價對象管理幾個部分,可進行用戶、評價對象、指標數據的維護和管理,數據的采集和報表打印等操作,系統有較好的完善性維護功能。當發現數據處理方法不夠理想時能按用戶的某些要求進行處理直到較理想為止。
(1)系統管理模塊。該模塊分為密碼與權限管理、用戶管理、登錄管理等幾個部分。用戶管理主要用于密碼修改、學生基本信息錄入;登錄管理對不同用戶劃分不同的權限,用戶分為系統管理員、評審專家、一般用戶幾種角色,系統管理員負責指標數據的維護,評審專家針對評價對象按照指標進行論文評價。
(2)指標管理模塊。維護評價體系的各類指標及權重,包括了增加、修改、刪除指標及權重,并允許用戶根據需要對評價指標體系作及時調整,評價指標重定義、權重重新分配等功能,保證(下轉第31頁)(上接第14頁)指標體系的導向性、科學性、合理性。
(3)網上評價模塊。網上評價是該系統的主要功能。模塊完成模糊綜合評價的過程包括數據的采集、處理、統計查看結果及打印報表等功能。采集專家對某論文的評判,通過對系統自動采集到得模糊評判記過的量化,可得到評判結果集{U1,U2,……Un},模糊變換后得到模糊集{R1,R2,R3,……Rn},從而得出模糊評判矩陣R,最后按照模糊評判算法計算。評價的最終結果可存儲在數據庫中,也可進行報表打印輸出。
(4)評價對象管理模塊,主要完成對被評價對象即學位論文的管理,包括對評價對象的增加、刪除、查看管理,對已評價對象進行數據輸出和評價結果分析功能。
3.結束語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是一個復雜性評價問題,網上論文評價系統采用模糊數學模型綜合評價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的質量水平,針對各評價指標之間的內在關系和評價系統的模糊性,利用模糊數學方法對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進行建模,所得到的量化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論文水平的實際情況,可根據系統需求,調整指標內容和權重,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龔艷麗,梁純生,周珊珊,孫娜.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價指標體系的改革與實踐[J].科技成果縱橫,2007,(1).
1 引言
圖書館自習室座位緊張問題是每個高校都存在的問題,其原因一般有以下幾點:一是高校出于資源以及使用效率的考慮,無法做到每人一個座位,二是部分學生沒有合理地使用座位,存在占座現象,致使原本有限的座位資源被浪費,進一步加劇了座位使用的緊張。
通過對部分高校圖書館的調查,對于座位使用的解決方案目前有限制學生使用時間,入館收費,以及在圖書館大廳使用終端機預定座位等解決方案,但是經過細致調查研究,以上方案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座位的使用緊張情況,但也存在著不足,例如限制時間,會使需要長時間學習的學生無法獲得需要的學習時間,而終端機預定的方案,在使用高峰期的情況下,無法解決大量學生排隊等候的情況,對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造成浪費,因此以上已經應用的方案存在著改進空間。
近幾年,智能手機不斷普及,在學生中更是成為了生活必備品,根據2014年第二季度的全球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分布情況來看,Android操作系統的全球市場份額已達到84.6%??梢哉f在使用智能手機的人群中,Android手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因此,Android手機平臺具有很強的廣泛性和代表性,因此在Android平臺上開發一款供學生使用的座位預定APP十分具有發展前景,更由于Android手機的普及,使得每一部安裝了APP的Android手機都可以成為一個預定終端,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預定座位,這樣便解決了排隊問題,加上服務端對訂單的管理限制,可以比較合理地解決圖書館座位緊張的問題。
2 系統界面的設計思想
2.1 Android客戶端的設計理念
一款好的軟件,其設計不應令人眼花繚亂,而是應該簡潔易用,過渡特效自然而不累贅,所有的UI控件的安排都應該圍繞著功能的使用來進行,盡可能地簡潔,明了,這也是Android 4.0版本之后,三大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UI設計皆趨于扁平化的原因。
在此思想的指導下,我們的應用的設計,也圍繞著簡潔二字進行:既要顯得美觀,也要減少操作的復雜程度,使每次查詢座位情況,預定座位,對自己座位的管理變得簡單而輕松。
2.2 座位預定界面的設計
在使用12306預訂火車票時,相信每個人都被其繁瑣的下單程序困擾過,而對于一個表單來講,提升速度,效率才是其真正的設計目標,因此,在設計預定界面時,我們采取簡化錄入信息的方式進行設計,如圖1,學生的學號在登錄時就已經從服務端獲取,在預定座位時,簡單的填寫自己需要使用座位的時間段以及需要哪個座位就可以輕松預定到座位,采取自動獲取學號的方式,也避免了替代下單,一號碼多個訂單的情況出現,保證了一個賬號只對應一個訂單,以此限制一人占多座的情況出現。
在代碼的實現上,我們采取多層嵌套的方式,使用LinearLayout以及Relativelayout進行嵌套,實現各UI控件的排布,同時減少圖片的使用,采取繪制的方式,加快應用反應速度。
2.3 訂單詳情界面的設計
由于移動設備的屏幕較小,沒有足夠的物理空間,如果像PC那樣顯示大量的信息就會顯得十分臃腫,因此在設計訂單詳情上,我們采取只顯示重要信息的原則,只將學生能用到的重要信息顯示給學生,如圖2,一方面作為座位使用的憑證,另一方面也為提醒學生使用座位的有效時間,倒計時的設計使學生更為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所剩時間,當時間不足時,可到管理員處申請延時,以獲得更多的學習時間。
由于訂單的信息是從服務端獲取的,因此我們采用JSON作為數據傳輸的格式,由于JSON具有傳輸速度快,冗余信息少,節省帶寬,可實現面向對象的數據交換等特點,所以十分適合移動設備使用。當我們獲取到服務端的訂單信息時,就會將其解析為對象數據,并顯示到控件上。
2.4 座位情況界面設計
在座位情況界面上,我們同樣采取了只顯示最重要的信息的原則,通過選擇不同的閱覽室,來查看閱覽室座位的情況,通過座位顏色直觀地顯示座位是否被占用,如圖3。
在實現上,采取LinearLayout,Relative layout以及Grid View嵌套使用的方式,實現座位的排布。
3 結論
一個良好的軟件離不開好的設計,良好的用戶體驗是一款成功的軟件必不可少的因素。我們在這款軟件的界面上的設計理念與思想,均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系統以Android為開發平臺,注重人性化設計,用戶免費下載APP,安裝后即可方便使用,解決了高校圖書館終端機造價高,維護費用高,使用的局限性等問題。
參考文獻
[1]李剛.瘋狂Android講義 (第二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
[2]Theresa Neil 移動應用UI設計模式[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
[3]納德爾曼 (Greg Nudelman).Android應用UI設計模式[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
葉松濤(1992-),男,大學本科學歷。現供職于哈爾濱理工大學榮成學院。
【中圖分類號】 G4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458x(2012)02―0021―05
引 言
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網絡學習也日新月異,但與之相配套的學習質量評價體系卻一直滯后,對于網絡學習的效果評價還處于起步階段,缺少有效的評價手段。
目前,國外主要有三個較受公認的網絡教育認證標準,E-learning Certification Standards,Evaluation of a Web-Based Course,以及“在線教育質量:遠程互聯網教育成功應用的標準”。不過它們對于網絡學習的評價僅是描述性的定義網絡學習的評價指標,而對如何組織評價、如何獲取定量數據、評價數據等方面則較少涉及[1]。
國外對網絡學習評價的研究起步較早,但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遠程協作學習評價上,都以案例的形式對自我評價、伙伴評價和小組評價進行研究。最早提出交互分析模型的是Henri,他從交互言論的視角分析了交互特征,提出了理解在線交互文本的分析模型,將交互分為五個維度:Partioipative、互動(Interaotive)、社交(Social)、元認知(Metacognitive)和認知(Cognitive)[2]。后來學者不斷在此基礎上開展研究,西班牙研究者Fatos Xhafa等用案例研究法對自我評價、伙伴評價和小組評價作了詳細介紹,并就遠程網絡學習協作評價給出了具體的評價量表,此表包涵四個維度,task performance,group functioning,social support和help service,權重分別為50%、20%、15%、15%[3]。國外研究者在網絡學習評價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協作學習評價上。另外,大部分研究者都是以自我評價、伙伴評價或小組評價中的一項為研究對象,重點研究執行這種評價對學生學習的影響,給出具體評價指標的很少。國外的網絡教學平臺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也是協作評價,如,澳大利亞的 Moodle教學平臺在評價教學效果方面做得比較全面,包含了作業、考試的定性定量評價與管理,但在如何處理評價指標權重方面和定性評價向定量轉化方面顯得有些不足。
國內對網絡學習評價的研究開展相對較晚,但近幾年發展較快。以中國期刊網(CNKI)作為信息源,以“學習評價系統”和“網絡”為關鍵詞,以論文“題名”為檢索項,檢索 1994 年至2011 年 9 月的期刊論文和學位論文,得到近百篇文獻。
張萍選取了認知、態度、應用技能以及人際協作作為一級評價指標,以知識建構、高階思維、學習態度、協作態度、信息技能、工具技能、人際溝通能力作為二級評價指標[4]。覃美珍選取了學習態度、交流與協作和資源利用等三個維度作為一級評價指標[5]。張京彬等選取了學習態度、相互交流與協作、資源利用和總評等四個維度作為一級評價指標[6]。
這些研究主要延續了國外的研究成果,以遠程網絡學習或網絡協作學習為研究對象,網絡學習的評價指標選取上存在較大差異。國內外現有的網絡教學評價方案不足之處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 最大的問題是國際上沒有統一的網絡教學評價標準,研究人員只是根據自己的研究實際制定評價體系;② 國內外的網絡學習評價多數只針對某些局部范疇,如協作評價或只是關于遠程教學中網上學習的過程性評價;③ 評價指標的選取上存在較大隨意性和差異性;④ 課堂教學和網絡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模型還沒有受到關注,沒有文章對其作為一個單獨領域進行具體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研究,沒有系統的解決方案。
大學英語網絡學習屬于混合式學習模式,既有教師課堂授課,又有學生網上自主學習。為了解決大學英語網絡學習效果評價的困局,本文依據建構主義理論和現代教育評價理論,參考Henri的交互分析模型,對國內外現有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梳理,結合大學英語網絡學習實際,構建大學英語網絡學習評價指標體系,再運用模糊數學方法設計了一套適合大學英語網絡學習特點的綜合評價模型。
構建大學英語網絡學習評價指標體系
首先,確定評價維度。參考Henri的交互分析模型,對國內外現有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梳理,結合大學英語網絡學習實際和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自身特點,本文選取學習態度、交互程度、資源利用和試卷成績作為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的四個評價維度,試卷的設計是參照國內四級機考題型[7],制定了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評價指標體系量表,如表1所示。表中將學習成績、學習態度、協作與交流和資源利用四個方面作為一級指標,每個一級指標又包含3到9個二級指標。Ui表示一級評價指標(i=1, 2, 3, 4, 5);uij表示二級評價指標(i=1, 2, 3, 4, 5, j=1,2,…, 9)。
其次,確定指標體系權重。目前,確定評價指標權重的主要方法有專家會議法、特爾裴法和層次分析法(AHP)[8]。鑒于層次分析法采用多因素分級處理思想來確定各因素權重,這與上文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相吻合,因此,采用層次分析法來確定權重。
第三,評價指標模糊集。根據大學英語網絡學習系統的特點和要求,需要用模糊數來代表教師評分所使用的等級,這里采用目前學習評價中常用的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級評價方式[9][10]。
大學英語網絡學習模糊綜合評價模型
1. 建立評價指標因子集和評價集
設評價指標集合為U,則有:U=(u1, u2, …,un),式中ui為各評價指標。
(1)定義一級指標集為U=(u1, u2, u3, u4)= (資源利用,學習態度,交流與協作,學習成績),相應的權重集為A=(a1, a2, a3, a4),其中ai (i= 1, 2, 3, 4)表示指標ui在學生總成績U中的權重,且∑ai=1。
(2)定義二級指標為Ui=(ui1, ui2, ……)=(按教師預定的課程學習計劃完成學習任務,積極地參加教師組織的網上教學活動,……),相應的權重集為ai=(ai1, ai2, ……),其中aij(i = 1, 2, 3, 4), 表示指標uij在學生總成績ui中的權重。
(3)定義評價模糊集V=(v1, v2, v3, v4, v5), 該模糊集中的每一參數均用評定的分數等級表示。
2. 確定模糊評判矩陣隸屬函數
學生排名與真實水平的關系假設滿足正態分布,這種分布在教育評定實際應用中也被廣泛應用[11]。針對大學英語對某班全部學生進行排名,把該課程的學生排名序列分為五檔:(0% ~ 10%],(10% ~ 30%],(30% ~ 60%],(60% ~ 90%],(90% ~ 100%]。利用模糊數學中的隸屬度的概念,由專家經驗值確定一個學生的排名在(10% ~30% ]內,則該學生的真實水平落在(10% ~ 30%] 的可能性定為0.6,而落在(0% ~ 10%] 和(30% ~ 60%] 的可能性各為0.2。這樣,該學生在班級排名的真實水平可用向量r=[0.2 0.6 0.2 0 0]表示。則指標U的模糊評價矩陣R=[r1,r2,……,rn]T,n是U評價指標的數量。
教學評價模型的實例分析
在網上學生學習評價調查表,有30位師生對學生K進行綜合評價,經處理后得到的大學英語網絡學習評價調查統計表如表2 所示(評價指標對應表1)。
1. 確定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的權重系數
(1)確定一級指標U1、U2、U3、U4權重系數
根據上述AHP方法的思路,通過專家會議法,制定網絡學習行為各評價因素的兩兩比較矩陣。對網絡學習評價的一級指標中的各指標分別進行兩兩比較得到一組判斷矩B(1),如表3所示。
同理,經一致性檢驗,對比較矩陣進行修正得各二級指標的判斷矩陣、權重和CR,分別由表4至表7給出。
2. 隸屬度的確定
以u11為例計算uij (i=1,2,3,4, j=1,2,…,9) 的隸屬度。
評價指標u11的積分=(95×v1+85×v2+75×v3+ 65×v4+50×v5)/評價人數
=(95×5+85×10+75×10+65×4+50×1)/30
=80
此學生的u11成績在班級30人中排在第12位,其分布率=12/30=40%,故u11的隸屬度為(0,0.2,0.6,0.2,0)。二級評價指標uij的計算方法以此類推,得到的uij隸屬度,見表2。
3. 建立模糊評價矩陣R
由表4可得各二級指標的評價矩陣分別為R1、R2、R3和R4。
這表示該學生在大學英語這門課程的學習成績為優秀的成分為0%,良好的成分為14%,中等的成分為48%,及格的成分為32%,不及格的成分為6%。根據等級分數矩陣,則該學生大學英語的學習成績為
U4=[0 0.166 0.533 0.267 0.034]×9585756550=73.152
其所屬等級為良。
同理可得學習態度U1、交流與協作U2、資源利用U3的成績分別為:把二級指標所得的成績在所有人數中重新排名得到如表8所示成績。
該生總評價等級屬于中等。
大學英語網絡學習評價模型綜合驗證
以參加大學英語網絡學習教改實驗的90名學生的學習參數為樣本點,檢驗模型的準確性及魯棒性。對90名學生的學習狀況動態跟蹤采集,分析后得到學習數據。使用調查問卷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85%的學生認為數據較準確地反映自己的學習狀況,10%學生認為數據有部分項沒有準確反映自己的學習狀況,5%學生認為數據完全沒有準確反映自己的學習狀況。調查數據表明:評價指標體系設置合理,能較好地表示學生的學習狀況;通過系統的處理機制得到的數據能較準確地反映學生學習狀況。
以這90名學生2010-2011年第一學期課程的數據為依據,對該年級90名學生進行評價,其正確率-錯誤率曲線如圖1所示,正確率達90%。
這表明,該模型具有很好的實用性和指導作用,大學英語網絡學習評價指標體系的結構比較合理,經系統得到的評價結果更加科學、合理,能較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經系統得到的評價結果和理論結果一致性較好,學生對于使用該系統給出的評價結果和指導學習的信息認可度在中等偏上。因此,提出的評價方案總體可行,可以考慮在更大范圍使用。
此評價模型可以進行計算機編程,使用起來更加簡便,可操作性更強,在大學英語教學評價中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模型的評價指標系數可以按照專家和實際教學需要進行調整,其僅適用于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的量化與非量化混合的綜合評價。此模型把過程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有機結合,希望能解決我國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評價的難題。
?眼參考文獻?演
[1] Charles F. Saxon G. Reasons,Online 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for Distance Education: A Perfect Match? The Journal of Educators Online,Volume 2,Number1,January,2005.
[2] 張潤芝. CSCL評價技術的新趨勢[J]. 中國電化教學,2009,(5):35.
[3] Tim S. Roberts, Self, Peer, Group Assessment in E-learning, Information Science Publishing, 2006.
[4] 張萍. 網絡環境下協作學習評價模型的探究[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34):101-103.
[5] 覃美珍. 網絡環境下學生學習評價的研究[D]. 南寧:廣西大學,2005:31-33.
[6] 張京彬,余勝泉,何克抗. 網絡教學的非量化評價[J]. 中國遠程教育,2000,(10):48-52.
[7] 大學英語等級考試機考樣卷. [2011-12]. .
[8] 彭祖贈,孫韞玉. 模糊數學及其應用[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90-94.
[9] 張吉軍. 模糊層次分析法(FAHP)[J]. 模糊系統與數學,2000,14(2):80-88.
[10] 張陽,王東,楊貫. 基于模糊AHP理論的網絡學習評價模型研究[J]. 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07,30(2):71-75.
[11]張磊. 教育統計分析方法[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255-256.
收稿日期: 2011-11-15
1.前言
電力是人類社會活動中應用最廣、對人們生活影響最大的能源。隨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高度的生產自動化和社會信息化,人們對電力的依賴也在日益增加,這就促使電力行業要加大對電力系統可靠性的管理力度。我國電力系統重電源建設、輕電網建設,對配電網建設并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使配電系統的網架結構薄弱,運行管理水平相對落后,因此配電網經濟運行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模糊綜合評價方法
通過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再利用各指標的模糊綜合評價值對配電變壓器進行評價和分析。
2.1 指標權重體系分析與確定
層次分析法是建立在系統理論基礎上的一種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將研究對象分為不同的組成因素,按各因素之間的隸屬關系,從而形成一個有序的遞階層次結構。通過對同層的各元素進行兩兩比較來確定每一層次各項因素的權值,使各因素的賦值更加科學、合理,較好地反映了各因素對電網規劃項目效果的重要程度。
(1)建立遞階層次結構
將問題中所包含的因素分為不同層次,最高層是目標層,一般是問題的預定目標;中間層是準則層,衡量是否達到目標的判別準則;最低層是指標層,表示決策方案。各層的因素從屬于上一層次的因素,是同一層次的因素評價和比較的準則,對下一層次的某些因素起支配作用。
(2)構造判斷矩陣
在層次分析法中,通過構造判斷矩陣A將每一層次中各因素的相對重要性用合適的數值表示出來。
A=
構造判斷矩陣是根據指標體系自上而下進行,判斷矩陣中的元素是表示針對上一層某一因素而言,本層次中各元素之間的相對重要性程度。兩因素的相對重要程度由Satty教授提出的“1-9”標度法提供。
(3)單準則排序
對于一個判斷矩陣A,計算滿足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W。其中,λmax即為對應于 的特征向量,它的各個分量Wij即為相應元素的權重,λmax為矩陣最大特征根,應用于進行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
(4)一致性檢驗
解決實際問題時,人們占據資料通常不完善和認識能力存在局限性,對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主觀片面性。由此構造的判斷矩陣會存在偏差而無法完全滿足一致性的要求,但判斷矩陣偏離一致性條件又應有一個度,為此,須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從而把判斷矩陣的偏差限制在一定范圍內。一般采用CI和RI兩個指標進行判定。
①
②隨機一致性指標RI可以通過已知的矩陣階數n確定。對于“1~9”階判斷矩陣,n與RI的關系如表1所示。
(5)層次總排序及一致性檢驗
層次總排序是指同一層次所有因素對整個總目標的相對重要性的排序權值。由判斷矩陣求得的權重值,表示的是各層次指標子系統相對于其上一層某一因素的分離權重值;而Wi是指標體系最末層各具體指標項相對于最高層A的組合權重值。所以有必要將這些分離的權重值組合為各具體指標項相對于最高層的組合權重值。組合權重計算公式為:
Wij為第i個指標第j層的權重值;k為總層次。
2.2 模糊綜合評價模型
(1)根據需要和實際情況選擇將要進行評價的對象X={xk}(k=1,
2,3……l),對其你更早給出評價。
(2)給出指標集U={ui}(i=1,
2,3……n),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系是由表征評價對象各個方而特性及其相互關系的多個指標所構成的具有內在結構的有機整體。
(3)給出評語集
確定評價等級及標準,將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結合。
(4)得出變換矩陣R={rij},進行單因素評判;分別從各個因素評判指標。ui來考慮確定參加評價的對象能夠被評為各個評判等級vj的隸屬程度rij。
(5)確定評判指標的權數分配A={ai};權數ai是指單因素ui在總評判指標體系中所起作用大小和相對重要程度的度量,代表了根據ui進行綜合評判的能力和貢獻程度。有目的地分配和調整各因素的權數可以表現出評價者在評價指標體系上的靈活性和傾向性,及不同評價對象的特殊要求和具體情況。
(6)由于通常的評價對象的評價指標體系具有多層次的結構,故應運用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判模型式來求得最終綜合評判結果B。
3.實證分析
(1)調查配電變壓器指標重要性
指標重要性調查是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的重要準備工作,對巴彥淖爾電業局前旗供電分局的五位專家進行了意見咨詢,用同樣的評價標準對配電變壓器的重要性進行打分,確定指標對X33類設備的重要程度。結果如表2總分所示。按照分數標準進行等級劃分,{(小于30),(30,35),(35,40),(40,45),(45,50)}對應評語集{不重要,較不重要,一般,較重要,很重要},可得到各類指標的重要程度劃分。
(2)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
將重要性判斷結果和專家意見結合可得觀察測量類指標的判斷矩陣A,計算指標層各組指標的權重向量為
,
,
,
,
同時進一步可以得到特征向量:
。
AW=
計算特征值
=4.02
CI=λmax-n/n-1=0.007
通過矩陣階數n,確定隨機一致性指標RI。當n=4時,RI=0.90,CR=CI/RI=0.007/0.90=0.007<0.10,認為A-C判斷矩陣具有可以接受的滿意一致性。對其他兩個子集指標進行同樣的相對重要性判斷,使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其權重,最終得到新的指標體系的權重,如表2所示。
對子類進行權重計算可以得到權重分配表,如表3所示。
(3)計算模糊綜合評判值
選取烏拉特前旗供電分局所轄部分的變壓器15臺作為研究對象,其中13臺為正常狀態,3臺為注意狀態,2臺為異常狀態,無嚴重狀態的配電變壓器。
a)選取一臺配電變壓器(編號01,狀態為注意),邀請市局5位專家對其狀態進行進行評價。
U={滲漏油U1,聲響U2,油標油位U3,吸濕器U4},V={正常V1,注意V2,異常V3,嚴重V4},得到評定矩陣R。對R的各元素除以評價代表人數5,即得模糊關系矩陣R。
根據各個指標的權重,可得到權系數矩陣為,得到模糊評價集B,
B=(0.07,0.55,0.19,0.19)*
=(0.4,0.348,0.356,0.148)
歸一化處理B=(0.32,0.28,0.28,0.12)
將評分等級{正常,注意,異常,嚴重}還原成評分集{95,80,65,
50},以模糊評價格集B為行向量,評分集為列向量,兩者進行乘法復合,即得到總評分集C:
C=(0.32,0.28,0.28,0.12)*(95,80,65,50)T=77
b)其他項目評價
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得到其他幾項的總項目評分集:歷史統計指標得分67.6;外觀指標得分70.5;紅外檢測指標得分71。
c)計算總分
配電變壓器01總分=77*0.3+71*0.3+70.5*0.2+67.6*0.2=72.01,對應區間評語集為注意。具體評價結果如表4所示。
可見評價正確率達到100%,并且狀態分數比狀態等級包含更多信息。
4.結論
通過層次分析法來確定設備狀態指標的權重,新的權重體系結合了電網專家的觀點與地方電網的特色,使權重體系更具有實際的意義。然后對設備狀態進行模糊綜合評價,使客觀與主觀相結合,評價結果更適合下一步的決策。采用較客觀有效的評價方法,對于配網設備狀態檢修是十分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崔馳.衡水城市配網設備狀態評價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河北保定:華北電力大學,2009.
[2]高磊.配電網檢修計劃的優化研究[碩士學位論文].華北電力大學,2010.
[3]劉振勇.配電網設備狀態檢修模型研究[碩士學位論文].華北電力大學,2009.
[4]李煜.農村配網運行檢修管理的建議[J].電力設備,2006.
[5]陳書芳.邢臺供電公司績效評價體系及應用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河北保定:華北電力大學,2007.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9-0015-02
目前,我校的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仍采用手工方式管理,畢業論文(設計)管理中的許多環節,例如選題、開題、過程管理、審閱評議、結果統計分析等工作還沒有被納入校園信息管理系統中。
每年我校的本科畢業生有6000余人,由于整個畢業論文(設計)的工作過程持續時間長、涉及人數多(包括學生、指導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傳統的以手工為主的管理方式存在很多缺點和不足:學生在選導師、選題目等方面缺乏較好的公開性、公平性;師生之間信息交流不暢;論文(設計)工作進度難以及時了解并進行控制;在成績評定方面存在較大的片面性和隨意性;文檔收集整理、成績統計分析等方面重復勞動量大、工作效率低下等等[1]。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加強畢業論文的管理工作,實現無紙化和網絡化辦公,是一個極具應用價值的研究課題。研發畢業論文(設計)系統可以大大減少工作量,節約打印紙張等辦公經費,提高教務人員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還可以方便學生上傳下載和師生間共享論文資源。
為此,我們申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根據數學與統計學院(簡稱“數統學院”)的實際情況,開發出了適用于數統學院的畢業論文管理系統[2]。
一、畢業論文過程化管理系統的功能設計
畢業論文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有:教師出題、學生選題、學生自命題、教學管理員審核、學生上傳相關文檔、數據匯總、系統設置。其中,系統分三個模塊,分別是教師模塊、學生模塊和管理員模塊[3]。
1.管理系統的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①教師登錄系統,輸入自己想要指導的課題,并申報;②教務管理員登錄系統審核課題;③學生登錄系統選擇課題或者自命題;④學生登錄系統查看自己的課題狀況,并根據課題要求完成畢業論文教學進程的各項任務,按時上傳相應的文檔。同時,教師可以在登錄系統查看自己指導的學生的信息,下載學生上傳的文檔。⑤待學生在規定時間全部完成和上傳文檔后,教務管理員可對整個教務進程進行總結和整理,完成整個畢業論文線上辦公的過程。
以下時序圖1闡述了系統的基本流程:
2.管理系統開發所需要的技術條件:
①Visual Studio 2013 IDE工具作為系統開發環境;② MVC4 (C#)作為開發語言和開發框架;③FTP工具上傳部署代碼;④Git版本管理工具進行版本管理;⑤Windows Server 2008 RC2作為服務器系統;⑥IIS服務器作為運行服務器;⑦SQL Server 2008作為數據庫服務器。
目前項目系統的開發工作已經順利完成,并且已經過教務管理人員和學生的測試,根據他們的建議對系統功能進行完善,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二、畢業論文過程化管理系統的常見問題和解決方案
1.多個學生選同一個課題多并發問題。在學生選擇課題的時候,由于某個課題比較受歡迎,可能會有比較多得學生優先考慮,但課題只有一個。這時候,如果有多個學生同時選的話,很可能會出現沖突問題,導致系統出錯。圖2展示了Topic(論題的表)的結構。
其中Student_UserId為學生的用戶唯一標識,當學生選擇某個課題的時候,屬于這個課題的一行記錄中的這個字段就會填上學生的標識。在多并發的問題中,如果多個學生請求選擇這個課題,就會同時更新這個字段。那么,在更新的一瞬間,根據服務器處理的先后順序,往往是最后被處理的被寫上這個字段。這是因為服務器接收到多個選題請求后,會同時地執行邏輯處理。首先將相關的這一行的資源從數據庫里面取出來,在邏輯處理的過程中,服務器會根據這個資源在內存中生成對應的對象或者數組,而修改數據就通過修改這個對象或者數組來實現。而最后保存操作就把這個對象或者數組再生成SQL語句更新數據庫。那么根據這圖2 Topic結構個流程,各個請求都生成了屬于自己的SQL語句,當然是最后執行SQL的那個請求會被最終保留在字段里了,這樣就是“后者先得”,不符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會造成后續邏輯的錯誤。
解決方案:
通過為Topic表加上一個16進制的字段RowVersion(見圖2箭頭所指)和樂觀鎖的方法。相應的處理邏輯改為:讀取某一行的時候,也順便把RowVersion的值讀出來作為這一行的版本判斷,當更新行的時候,首先判斷數據庫中的這一行的這個字段是否還是原來的值,如果是的話表示期間沒有被修改過,那么就將RowVersion的值加1,再存進數據庫;如果不等于原來的值,就表示已經被修改過,不能再執行更新,而要做出相應的處理。樂觀鎖保證了對某行記錄進行更新操作時,會對這一行加鎖,若有另外的進程需要操作同一行,必須等前面的進程操作完成。這就保證了數據不會有沖突,解決“后者先得”的這個問題[4]。
2.師生用戶體驗優化問題。系統對用戶體驗做出了比較多的優化,總結為如下幾點:①采用當前較為新的HTML5 UI作為界面元素,無論是界面風格、字體還是圖標設計看上去都令人舒服。②系統的大部分操作都使用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異步處理的技術,通過彈出層來進行各種操作,不需要刷新頁面就能看到修改后的效果,讓用戶感覺方便和友好[5]。
3.桌上電腦和移動端同時兼容的問題。為了同時兼容桌上個人電腦端和移動端,能讓教師或者學生出門在外或者不在電腦旁都能登錄系統完成自己需要的操作,本系統實現了PC和移動端的兼容。系統的頁面可以根據屏幕的寬度來調節相應的樣式。本文只討論了項目軟件開發過程中遇到的幾個問題和解決方案,借此與專家或有相關經驗的開發者分享,項目中其他功能的具體實現過程不再一一列出,敬請批評和指正。
三、總結
畢業論文管理是學院教學管理與評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在校大學生的角度看,只有認真對待論文寫作,才能順利完成學業,取得學士學位;從教育管理的角度看,畢業論文工作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更能言傳身教給學生科學研究的嚴謹態度和扎實的研究作風,并且可以使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后,能夠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基本原則,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繼續學習的良好思維品質。這才是大學教育中畢業論文工作的真正內涵。
參考文獻:
[1]李海燕,俞金梅,等.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12):141-144.
[2]李景藎咼文承等.基于MVC框架的系統重構方法研究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11(22):63-66.
淘寶、京東、今日頭條等等,各大主流 App 的首頁設計均是如此——琳瑯滿目的信息恨不得填滿你的世界,色彩斑斕的圖片、GIF 搔首弄姿般地時刻提醒著你:點我!點我!
電商類 App 的首頁UI界面,是不是長得都差不多?
從左到右依次是:淘寶、京東、蘇寧易購、1號店
相較于國內互聯網公司復雜的“大而全”式設計,國外的 UI 設計大多走“簡約”路線:非常注重留白,收藏起功能選擇欄,集中突出某一項功能。
在同行的映襯下,難怪 Winnie 會覺得中國的 App “丑” 了。難道是中國互聯網人的審美出了什么問題嗎?
01 漢字原罪
關于審美的討論,其實是一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話題。在互聯網設計當中,美、丑都是相對的概念。在 Winnie 眼中,“丑”就是密集式的復雜設計,以中國為代表;“美”則是留白式的簡約設計,以美國等西方為代表。
自從喬布斯開始,在以科技創新為象征的互聯網行業中,美國等西方國家一直都“代表著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如今順理成章地,它們所采用的簡約設計風格,是目前國際上 UI 設計界的主流聲音。但中國的互聯網公司這次卻偏偏不跟風了,紛紛祭出各種五花八門的復雜設計作品,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中國這種高密度的信息設計,往往都伴隨著幾大特點:鏈接多、圖片多、色彩斑斕。而這與漢字的結構息息相關。
中文中最復雜的漢字 biang
共有57畫
“biang biang面”為陜西關中地區的一種民間美食
與英文這種表音的拉丁文字不同,漢字作為表意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復雜的語言之一。英文有26個字母,相互排列組合就可以構成有意義的詞;但是漢字卻有八萬多個單字,不論是單獨、排列還是組合都可能生成不同的詞,結構著實復雜。
并且漢字沒有大小寫、沒有空格、筆畫眾多、花頭較少。在自身復雜的前提下,簡體漢字也缺乏很多設計上的可塑性。這就決定了在界面設計上,簡體漢字比英文更加繁瑣。所以,當你的App上大量出現中文的時候,即使其他元素保持不變,你也會覺得設計變得更復雜了,像是變“丑”了,降低了原先設計的“逼格”。
把包上的英文轉換成漢字,立刻滿滿的違和感(圖片來源微博)
在互聯網的世界中,簡體漢字不僅在外觀上相比英文更加復雜,其在功能上受到的制約,也加劇了這種復雜的呈現方式。
互聯網是誕生于英語世界的產物,這是一個從最底層的框架開始,就以字母為基礎構建的網絡平臺。不論是 Windows還是 Linux,再到移動時代的 Android 和 iOS,所有的操作程序都是用英文寫就的,這就導致在中文搜索出現前,如果用方塊字搜索網頁,你幾乎什么也搜不到的。
中文搜索出現后,域名的字母問題依然存在,用戶可以看得懂漢語,但是他們無法記住用英文字母拼就的域名。所以與其讓用戶去記住網頁地址的一連串字母,不如直接提供鏈接——這就體現了非英語世界中“門戶網站”的重要性。大量排列鏈接的意義本質上正是為了解決用戶“看不懂英語字母”的問題,讓他們可以直接點擊鏈接,導航到想去的網站。
2007年的新浪網
而且,這并不是簡體中文獨有的情況,日語、韓語、繁體中文等在設計上都與簡體中文有著相似的困境。在迎接以英文為主的互聯網時代到來時,不可避免地要使用這種多鏈接的方式,設計自己的網頁。
文字多了,為了配合布局讓網頁看起來不會那么枯燥,我們自然而然會想到添加圖片。于是各種五顏六色的圖片、色彩斑斕的GIF也就應運而生,配合設計師調配頁面上復雜的設計風格。
02 相比西方人,中國人更擅長觀察復雜環境
在國外腦科學領域有一個研究分支為“文化神經科學”(Cultural neuroscience),主要研究不同文化背景會對人的大腦神經產生怎樣的影響。
2005年,密歇根大學心理學系的三位教授Hannah Faye Chua, Julie E. Boland 和 Richard E. Nisbett 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把一些圖片,分別拿給美國人和中國人觀看,然后記錄受試者的眼動情況和記憶能力。結果表明,美國人更容易注意到圖片中的單個物體;而中國人則能夠對物體、環境、背景等多種元素有一個均衡的感知。
實驗中所用到的讓受試者觀察的圖片示例和論文截圖
換句話說,中國人和美國人對信息有不同的感知方式,我們更擅長觀測充滿復雜信息的環境。Chua 他們認為,這與中美的文化差異相關:美國更崇尚個人主義,而中國則更崇尚集體主義。
后來,這一學科的其他相關研究均不斷印證了 Chua 他們的發現。專欄作家 Sharon Begley 在 “文化如何塑造大腦” 一文中寫道:當觀察復雜的場景時,亞裔和非亞裔分別激活了不同的大腦區域。亞裔大腦中的圖形處理區域會活躍起來,這使他們更能關注到整體;而非亞裔的大腦活動則主要集中在個體物體識別區域。
也就是說,咱們中國人,天生就有能夠處理復雜信息的能力,所以在面對“拼多多”們這種繁瑣的 UI 設計時,根本就沒太當回事兒。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文化空間中,中國用戶已經逐漸習慣了各種復雜的元素構成,并不會認為它特別得“丑”或者“美”。復雜,只是一種習慣性的設計表達。
美國曼哈頓唐人街的街市布局與曼哈頓其他地區的布局截然不同
充滿了中國“復雜”的特色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傳統中國人愛熱鬧,喜歡“人多”的氛圍,比如好餐廳就一定要是人聲鼎沸的,一定要是排隊的;喜歡紅色,因為代表喜慶。逢年過節更是要走街串巷,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這代表了好兆頭,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在這種文化環境下,我們誕生出來的設計作品也極具特色。諸如窗花、貼圖等充滿民族文化的設計作品,往往都透露著一種“復雜”的特點。一個作品中通常都有不止一個人物,細節雕琢得到位,各種元素齊全,整體上來看,體現出的就是一種信息密集式的復雜藝術特征。
蘇州桃花塢產出的桃花塢年畫,色彩艷麗
如果把它和“拼多多”們的主頁聯想在一起,是不是有一種異曲同工之妙?
你很難說這是丑還是美,它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文化現象,沒有隨著科技和互聯網的發展而消失,而是以另一種方式保存了下來。在使用這些互聯網產品時,中國最廣大的用戶們并沒有表現出太多對美丑的評價,因為我們在大腦中已經自然地接受了這種“復雜”的設計風格。
03 產品設計
日本設計師原研哉(無印良品最早的設計總監),曾在自己的書中(《設計中的設計》)說到:設計的首要任務永遠都是實用性,要在實用性的基礎上給用戶以美的體驗。原研哉是日本極簡主義設計理念的代表,極簡如他,依然強調的是設計在功能端的作用。
對于互聯網界面的 UI 設計來說,撇開文化表層的原因,它從本質來看就是一種商業行為,那么“滿足用戶需求”,就是產品經理在任何時候都會最優先考慮的事。對于中國的這些互聯網公司來說,采用復雜設計的最直接原因,可能只是因為這么做能賺錢而已。
Porter Erisman 在自己的暢銷書《六十億購物者(Six Billion Shopper)》中,記錄了李開復還在谷歌時的一次內部講話,那時谷歌還沒有離開中國。李開復在講話中提到,在全球各地谷歌實驗室進行的“眼動測試”中(眼動測試,記錄受試者在瀏覽網站時眼睛轉動的情況,以此來判斷他們注意力的變化),他們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美國的谷歌用戶,在使用谷歌時,目光會直接鎖定在搜索框;而中國的谷歌用戶則可能會把整個網站都瀏覽一遍,就像是在尋找一些可能潛藏的“小驚喜”。
《六十億購物者》這本書描寫了全球電子商務市場中的企業故事
李開復的結論與Chua教授等的研究結果如出一轍。顯然,在中國的社會環境下,高信息密度的復雜式設計更符合用戶的行為習慣,也能吸引更多的用戶流量。
以淘寶和亞馬遜為例。對于美國用戶來說,他們平常的購物場景發達,用戶登陸亞馬遜往往會直接通過搜索框找自己需要的商品。而且這些用戶通常在登陸前,就對自己所要購買的商品有了充分了解。
亞馬遜在不同地區的首頁設計差異
它的中國版已經為中國人的使用習慣進行了明顯的個性化設計
但是中國用戶在淘寶上,往往會有一個“逛”的行為。他們打開淘寶后就像逛商場一樣,四處翻看,打開各種鏈接和優惠活動頁、觀看特賣直播,然后把不同店家的相同商品放進購物車,最后貨比三家再購買。
顯然,如果一個中國用戶用亞馬遜買東西,他不會覺得亞馬遜簡約、好看,反而會認為它的用戶體驗弱爆了,想要的信息統統都沒有。
除此之外,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也是孕育復雜式互聯網設計的一個重要原因。龐大的人口基數下代表了中國大多數互聯網用戶的基本樣貌: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需求多樣(且每一個細分需求都有足夠大的市場)、消費能力偏低。
雖然現在大家口中常說:到處都是985/211,碩士博士滿地跑。但實際情況是,中國從恢復高考以來,四十年累計的本科學歷者只占全國人口的不到 4%。受教育程度較低意味著對審美的敏感度也較低,他們更追求基本層次的體驗和享受。
對于這樣的網民群體,與其采用簡約設計讓他們獨立搜索,不如把所有選項都放在他們面前,讓他們自由挑選。越懶人模式的設計,也就越能夠留住用戶。
留住用戶就是留住了衣食父母,產品經理們一定都懂這個道理——于是他們把所有能想到的需求,都放在設計界面中。因為即使一個不起眼的需求,在龐大的用戶基數面前,都可能有海量的市場,誰都不愿放棄可能存在的商機。
最后,消費能力偏低,這就意味著中國用戶對價格更加敏感。2017年,中國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為2.6萬元(約4000美元),而美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則是60,000美元,是中國人的大約15倍。
同樣在手機App上搜索小米手環
在亞馬遜和淘寶出現的截然不同的UI界面
琳瑯滿目的填充式設計,充分滿足了消費者們的“廉價”心理:復雜的設計下,在線商品就像現實中的大賣場,復雜往往代表著“便宜”。
“廉價”的設計不會給用戶帶來心理負擔。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一家店裝潢精美設計優雅,會潛意識認為這家店的東西肯定很貴,從而在進店之前就產生消費心理障礙。
而價格敏感的用戶常常也會有一些“占小便宜心理”。他們往往覺得相同價錢買得東西越多,就越劃算。這也就是為什么淘寶店主們總會在賣東西時,送很多小禮品。比如買衣服送襪子,買籃球送氣針、氣筒籃球袋等等。所以,中國的電商們在制作宣傳圖片時,也會極力在一張圖里堆滿各種優惠信息,充分滿足人們“多就是好”的潛在閱讀期待。
所以,中國互聯網這種“復雜式”的設計風格泛濫,并不是我們失去了審美,而是在文化、經濟、消費者心理等多重作用下的考量。相比國外的簡約式風格設計,復雜的設計可能不好看,但是對于產品經理們來說,好看,并不是他們設計產品的最關鍵因素。
再多說句題外話,這種復雜的設計風格,如果讓國外公司模仿,還真不一定能做成。
去年天貓雙十一的時候,杭州的森馬電商部門聘請了幾十位設計師,來實時設計各種商品的展示圖片,以滿足淘寶這種復雜設計 UI 下的內容宣傳和調換。這只是森馬一個品牌而已,那天參與雙十一的品牌可能有成百上千個。為了要配合淘寶這種信息密集式的頁面設計,商家需要花費一筆巨大的人力成本。這樣的工作,也只有還在吃著人口紅利尾巴的中國市場上,才有機會做到了。